同樣作為跳水隊的三小只,為何我們只談全紅嬋和陳芋汐,而忽視張家齊呢?你知道張家齊心中有多少的不甘和遺憾嗎?
倘若全紅嬋被視為天賦異稟之人,那麼張家齊好戲被遺落在后的小飛燕。競技界的更替速度令人嘆為觀止,尤其是在跳水領域。全紅嬋這位年僅16歲的跳水新星就這樣猝不及防闖入人們視線,無心插柳,卻終成大樹,一石激起千層浪。
張家齊有這樣的同伴為伍,一個曾經的16歲選手現如今卻被視作「老兵」。張家齊或許是將跳水的火炬傳遞給了全紅嬋和陳芋汐,她們倆的表現也完全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在從國際賽場到國內比賽的多個10米台決賽中輪番奪冠,成績斐然。
而張家齊本人,則更多是在背后默默地為她的兩位年輕隊友祝福,或是通過自己的表現向世界展現出國家的風采。因為畢竟,在三人之中,這兩位可能在技術上更為出色一些,成功的幾率也略高一些。
張家齊的競技之路起步于國內大賽的冠軍,之后在他的首次世界大賽上就奪得了冠軍,盡管那是在雙人項目上的榮譽。在風頭正勁時,面對記者的提問,他的回答總是謙虛而深刻,仿佛他在運動場上的表現一樣。
東京奧運會結束后,他在各大比賽中的身影逐漸稀少,未來的道路或許平坦,或許充滿了坎坷,但不論成敗,許多運動員最終只能選擇離場。
關于在東京奧運會獲得第二名但失去單人項目資格的情況,張家琪也曾表達過自己的失望。面對名單上的落選,任誰都會感到遺憾,畢竟,每位選手都希望能夠更優秀,看著對手的出色表現,自己若稍有不及,急切之心自然難以平息。
尤其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畢竟每項比賽只有一個第一。張家琪也渴望為國家爭光,落選名單的失落與不甘,他都得坦然接受,盡管心中有無數次不愿,但面對命運的安排,他選擇了勇敢地面對。
張家琪之所以能表達出這樣富有人格魅力的言語,背后反映出他寬闊的胸襟。他的謙讓,卻成了一些人利益的墊腳石,盡管對待賽場成績的公正性抱有期望,但最終人選的決定權在管理層手中。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禁要問,這對張家琪真的公平嗎?
當這三位跳水選手再次共同站在跳板上時,大家的目光總是不自覺把焦點更多落在全紅嬋和陳芋汐身上。大家都在討論全紅嬋潛水時如何水花微小,又怎樣評價陳芋汐的表現異常穩定,而張家齊卻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動作,每一次嘗試對她來說都充滿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京奧運會之前,張家齊與全紅嬋、陳芋汐之間實力相當,有時勝有時敗。但是,一系列的傷病,尤其是在奧運和全運會期間的頻繁傷病,無疑對她的自信心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事實上,在跳水運動中,幾乎每位運動員都或多或少會受傷。現在,全紅嬋與陳芋汐身上的創傷貼敷料見證了她們的艱辛歷程。每一枚金牌的背后,都是跳水選手們克服傷病、通過默默忍耐和刻苦訓練所換來的成就。
當我們賞析她們優雅的動作,稱贊她們潛入水中幾無水花時,會不會想起這一切都是她們日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換來的成果。
沒有任何一位運動員是輕易獲得成功的。當她們功成名就之后,有的可能會選擇其她職業道路,有的可能繼續為跳水事業貢獻力量。不論是成為幕后的工作人員,跳水教練,還是致力于成為一名公正的裁判,路途漫漫,遙不可知。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