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紀至五世紀之間由釋迦摩尼始創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釋迦摩尼在青少年時期就覺得人生變化無常,潛心鑽研如何可以解脫生而為人所遭受的苦難。
在他成為佛陀之後,他便將自己悟出的佛法真理廣為傳播,最初的佛法教義便形成于此。
清朝的順治皇帝信佛,因為困惑于「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于是潛心禮佛、希望可以出家為僧。除了可以解釋生死問題,
佛法教義還可以幫助人解開心中的煩惱,釋正孝同就是為了讓自己從世俗煩惱中得到解脫才剃度出家的。
1、受到母親影響,從小信佛以誠
釋正孝同于1989年出生于河南的一個小村莊,從小就聰慧乖巧、善良可愛。
釋正孝同的母親是個非常虔誠的佛教信徒,每日念經打坐、從未怠慢間斷過。
她的母親平時待人接物也是非常樂善好施,寬厚仁慈。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釋正孝同從小就開始學著母親參禪禮佛,修身養性,
對待自己身邊的人都非常善意和真誠且樂于助人,從來不欺負別人、也不說謊話。
漸漸的,她開始喜歡上了佛經中的文字,那些看上去很難懂的句子也通過
不斷的誦讀參悟慢慢地變得簡單易懂。她的母親看到是釋正孝同如此有佛緣,也感到非常的欣慰。
釋正孝同雖然很小就信奉佛教,但她跟其他孩子一樣也接受了正常的教育。
釋正孝同本就聰明伶俐、人又非常的努力,因此她在班裡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釋正孝同平日里對人謙和又熱情,因此班裡的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她。
大學聯考之後釋正孝同便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山東大學,在這裡繼續她的學習生活。
釋正孝同頭一次一個人離開家鄉,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
與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同學生活和學習在一起,有些不太適應。
大學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釋正孝同遇到了許多以前沒有遇到的困惑和煩惱,這些事情留在她心裡久久不能散去,
她每天都在糾結著如何去擺脫那些困擾,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
然而,在學校里學到的只能是正常學科的專業理論知識,並沒有一門課專門幫排解煩惱。
于是,釋正孝同即使冥思苦想,卻終日不得方法。
2、不喜紅塵俗世,夢到成為佛前弟子
有天晚上釋正孝同做了一個夢,在夢裡,她化作了佛祖腳邊的一個童子,手裡捧著一個金色蛋。
夢境非常清晰真實,釋正孝同記得住其中的每個瞬間。夢醒後釋正孝同甚是歡喜,
她覺得這是佛祖給她指了一條可以為其排憂解難的路,那就是剃度出家
。
想通此事後,釋正孝同與母親訴說了她苦悶以及自己想出家的想法,同為信佛之人的母親自然是非常高興和贊同的。
既然已得到點化,那麼出家之事當然刻不容緩。于是釋正孝同向學校提出了退學申請,決心遁入空門、遠離凡塵。
最初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校領導和老師無一不是非常驚詫的,
他們不明白好不容易寒窗苦讀十幾載,通過大學聯考進入山東大學這樣的名校,
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名優秀的學生,為何放著好好的大學不讀反倒想要出家。
老師們是對是釋正孝同進行了不斷的開導與勸說,但是無奈釋正孝同決心已定,
堅持要走,因此校方也只能同意她的申請。
如願以償的釋正孝同收拾好行裝,踏上了她的出家之旅。
3、毅然斷髮出家,成為最美尼姑
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釋正孝同選擇了接受女弟子的湖北天台寺剃度出家,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