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已經75歲了,年老體弱,有點老年癡呆癥的癥狀。
在過年的年夜飯上,父親突然問起兒子:「今年能不能等到十五再離開,好能看到元宵節的花燈呢?」
兒子遺憾地拒絕了,解釋說他初七還得去上班。
過了一會兒,父親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兒子實在無法答應。
當父親第三次問起的時候,兒子不耐煩地吼道:
「我已經說了不行啦,還得上班掙錢養家,您怎麼就不明白呢!」于是父親就再也沒有說話。
到了初五晚上,兒子準備整理行李,他翻箱倒櫃地找,忽然發現了一個泛黃的日記本。
他打開一看,發現是父親的日記。
其中有這麼一段文字:
「本來我想初七外出打工,但是兩歲的兒子央求我等到十五元宵節一起去放花燈。
我仔細思考了一下,十天而已,
雖然可能無法換來富貴,但是能陪伴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于是我決定留下來陪他。」
兒子看著這段文字,心中湧起一陣激動和愧疚。
他們家境並不富裕,父親必須靠打工來維持生計,而兒子也一直努力工作以支撐家庭。
他從未想過,父親在年紀老去的時候,仍然渴望更多的陪伴和相伴。
兒子沉思著,他意識到自己在追求物質上的成功和忙碌的工作中,
忽略了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重要性。
在這一刻,他決定要改變自己。
他決心換一份工作,以更好地照顧父親,並且多花時間和家人相處。
他深刻地意識到,金錢和事業,並不能替代親情和陪伴。
從此以後,兒子努力地平衡事業和家庭,努力營造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氛圍。
他和父親漸漸重建了父子之間的聯系,
每年的元宵節他都會和父親一起賞花燈,陪他聊天回憶過去的點滴。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忙碌的工作和追求物質並不能替代家庭的重要性和親情的滋養。
在成功的背後,我們更需要記得關心家人、陪伴親人,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